由过滤除尘的机理克制,附灰层在实际除尘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过滤除尘运行中,从气体中捕集的尘粒均匀地降落依附在
滤袋表面上,逐渐积累成附灰层,处在外表面的是不断变化的,称为表面附灰层,暂时附灰层或不稳定附灰层,还有极少量细尘,深入
滤袋内部,或停留或逸出,在正常运行时,每次清灰均被清除下来;每次清灰后均保留下来的称为剩余附灰层或稳定附灰层。附灰层由大小不同的灰尘颗粒组成,具有各种孔隙,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它影响
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阻力,决定运转性能,滤料是形成粉尘层和支撑粉尘层的骨架,即起到加厚滤料和提高除尘效率的作用。
滤料在运行过程中,在不同状态下其分级效率不同,清洁滤料(新的过刚清灰过的滤料)的滤尘效率最低,积灰后才能逐渐增高,清灰后又降低。可以看出,对粒径为0.2~0.4um的粉尘,在不同状况下的过滤效率最低,这是因为这一粒径范围内的尘粒处于惯性碰撞和拦截作用范围的下限,扩散作用范围的上限。
不同结构的滤料在清灰后的效率降低值也是各不相同的,素布(连续纤维织布)结构的滤料,清灰后附灰层受到破坏,过滤效率显著下降;绒布和毡结构滤料,剩余附灰层因在绒毛间能较好的保留下来,所以清灰后效率下降不大;而毡类滤料,由于其自身纤维形成了密致的空间结构,形同永久附灰层,所以清灰时对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滤料的粉尘负荷(kg/m2)和除尘效率曲线,表明效率随粉尘负荷增大而增大,绒布比素布效率高。
织物通过“起绒机”扯裂表层纤维而造成绒毛,称为绒布,一般多采用单面起绒;未经起绒的织布,称为平布或素布。绒布的透气性较素布好,处理风量也较大,容尘量较高,能够形成多孔的附灰层,因而净化效率高。起绒的纤维末端常聚集电荷而吸附粉尘,形成负荷增加,效率升高。对于单面绒布,捕尘效率还与含尘气流的方向有关,当气流由不起绒测流入时,除尘效率要比从起绒测流入时高。
较绒布的除尘性能进一步提高的针刺毡或名滤气呢,迎尘面进行表面处理,清灰时附灰的剥离率更加提高。